12月12日下午,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国际商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长三角“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承办的“‘碳关税’背景下中欧经贸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成功举办。上海66mo威九国际作为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国际商会的常务理事会员单位被邀请参会,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陈泓、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施亮、上海国际商会秘书长王蕾、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以及来自各专业机构、相关企业代表近100人现场参会。
贸促会部长陈泓表示,今年10月1日起,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已经生效,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起征,征收范围覆盖“钢铁、铝业、电力、水泥、化肥、氢”六大行业,基本涵盖了所有基础重工业品类。这意味着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高碳排放,都将导致企业出口产品时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上海市贸促会作为上海市的对外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以“服务国家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上海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中外企业”为宗旨,着力促进上海市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在国际联络、会议展览、法律仲裁、经贸咨询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此次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国外的碳管政策,及时确定自身现有的碳指标,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从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施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做强做大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新电池法案等绿色新政出台之际,产品碳足迹管理已成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而碳足迹认证作为评估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重要手段,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发挥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从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技术集成、发挥行业力量、规范认证行为四个方面,全力支持认证机构全面参与双碳工作,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双碳认证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外贸产品竞争力,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认证四部部长黄丽君和德凯管理体系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审核总经理韦斌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及碳认证简介”、“欧盟ESG与可持续发展法规及供应链碳减排最佳实践”作主题分享;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碳中和博览会团队项目总监姚颖亮介绍了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走向碳中和之路”。
在问答环节上,针对企业提出的“CBAM对中国家电行业出口欧盟有何影响?”、“碳关税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ETS和CBAM,中国有什么主动应对政策?”等问题,参会嘉宾与企业代表进行交流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1. 规划“碳关税”应对策略:围绕企业的低碳发展,全面规划未来3-5年的“碳关税”应对策略。
2. 摸清碳家底,并分析影响:通过“碳盘查”对产品和供应链进行分析,分阶段明确CBAM对企业产品的实际影响。
3. 申报前数据准备:在企业内部以及供应商环节积极建设和协调碳排放数据追踪和收集体系,满足在过渡期对的碳排放数据的报告要求。
4. 探索碳市场,抵消碳关税:积极探索利用国内碳市场(含试点碳市场)绿色权益交易体系(购买绿电、取得绿证等)。
5. 实时动态监控与调整:根据申报中出现的企业痛点和难点,识别原因并持续修正,完善数字系统。
碳关税来临:企业如何应对环保大潮中的风险与机遇?半导体行业上下游的我们都将面临这样的问题,也许目前我们的公司并未被督促执行,但是我们服务的客户也许已然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被要求高水平地落实,那么到我们这里只是时间问题,抛开大的商业环境,作为工业制造行业中领先的企业,我们更应该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呼吁我们以团队、组织、公司、园区等为单位争取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生产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循环经济利用以及加强碳捕捉、固碳技术等多个层面制定具体的改善举措,将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目标切实地纳入企业的ESG战略,在日常的节能减排中优化设备,升级产品,尽早实现碳达峰,提高经济的同时爱护我们共同的环境。